The curious Zac

從技能到意義:如何透過有效利他主義創造更大影響?

help

引言

在現代職場中,我們常常被要求不斷提升硬技能,無論是學習最新的技術工具還是掌握專業知識。然而,這種「技能主義」的追求往往讓我們感到疲憊,甚至迷失方向。當我們一味追求效率與專業時,是否曾停下來思考過:我們為什麼而做?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擺脫技能主義的束縛,回歸到以意義為核心的創新過程。我們將結合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的理念,幫助你在創造產品或服務時,不僅實現個人的價值,也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理解自己與受眾、建立意義驅動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內在動能。希望這篇文章能激勵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之路,並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堅定和熱情。


1. 技能主義的陷阱與意義缺失

技能主義:當我們只專注於「能做什麼」

在現代職場中,「技能主義」指的是對硬技能(如技術、工具、專業知識)的過度追求。我們被要求掌握最新的軟體、學習新的語言或技術框架,但這種對技能的執著往往讓我們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這些技能是否真正幫助我們實現內心的價值?

當我們一味追求「能做什麼」而忽略「應該做什麼」時,容易陷入迷失。硬技能固然是成功的基礎,但它們只是工具,而非目標。如果我們無法將這些工具與更高層次的使命聯繫起來,就會感到疲憊,甚至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

意義缺失:當成就感變得短暫

技能的提升確實可以帶來短期的成就感,比如完成一個挑戰性的專案或學會一項新技術。然而,這種成就感往往是短暫的。如果缺乏深層次的使命驅動,我們很快會感到倦怠。更糟糕的是,當我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技能提升上時,可能會忽略那些真正能帶來長期滿足感的軟技能——如同理心、溝通能力和創造力。

擺脫陷阱:重新審視目標與價值觀

要擺脫技能主義的束縛,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它是否符合我內心深處的使命?」這樣的反思能幫助我們從日常忙碌中抽離,找到更高層次的驅動力。


2. 從意義出發:有效利他主義與價值驅動

有效利他主義:選擇最大化社會影響的行動

有效利他主義是一個哲學與社會運動,強調運用理性與證據來選擇能最大化社會影響力的行動。這一理念由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推廣,他是現代效益主義的代表人物,提倡從全球視角看待道德行動,並將資源用於最有效的改善方式。它鼓勵我們聚焦於解決世界上最迫切且被忽視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全球健康或人工智慧風險,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成功或短期利益12

例如,由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夫婦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所資助的「80,000 Hours」是一個致力於幫助人們找到有意義且高影響力職涯的組織。他們透過研究和指導,引導人們選擇那些能產生最大社會貢獻的職業方向2

台灣相關團體

在台灣,也有一些組織正在推廣類似理念。例如,「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專注於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組織效益評估,他們透過培訓和國際合作,引導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以透明、責信和有效的方法創造社會影響34。「台灣有效利他主義社團」則由黃資雅(Alicia Huang)等成員推廣,她曾多次分享如何將有效利他的原則應用於職涯選擇和生活決策56


3. 建立「意義驅動」的產品或服務

要以「意義驅動」的邏輯來創造產品和服務,我們需要一個清晰的步驟指引,確保每一步都與我們的核心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目標相一致。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發掘自身優勢

重新定義你的使命

發展關鍵技能

理解並滿足受眾需求

建立共鳴與信任

保持內在動能

通過以上步驟,你可以更有策略地創造出意義驅動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滿足市場需求,也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結語與行動方案

如果「意義驅動」、「有效利他」的觀念有讓你心動的話,以下是一些具體行動建議:

  1. 探索資源

    • 訪問「80,000 Hours」網站,他們提供免費職涯指導、研究文章和高影響力工作的清單2
    • 閱讀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實用倫理》,深入了解有效利他主義背後的哲學基礎1
  2. 重新審視你的方向

    • 問自己:「我的工作是否對世界產生了積極影響?」
    • 嘗試將你的專業能力應用於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3. 加入志同道合者社群

    • 與其他有相同價值觀的人交流,比如參加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舉辦的活動或加入台灣有效利他主義相關團體3547

在我們提升自己的職場技能的同時,請記住,每個人都有能力透過有意識地選擇行動來改變世界。現在就開始做一個觀點轉換,從技能轉為意義導向,一起有利於這個世界吧!


Subscribe to my blog via email or RSS feed.

  1. https://www.hcu.edu.tw/upload/userfiles/37837C6FAB904E548360E98C1217A9BE/files/28-1%20Singer(2).pdf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C%89%E6%95%88%E5%88%A9%E4%BB%96%E4%B8%BB%E7%BE%A9

  3. https://socialvaluetw.easy.co/pages/about-social-value-taiwan

  4. https://socialvaluetw.easy.co/pages/the-committee

  5. https://philomedium.com/event/79751

  6. https://batonproject.com/2017/01/02/%E5%8F%B0%E7%81%A3%E7%9A%84%E5%8B%95%E6%A9%9F%E5%B7%B2%E7%B6%93%E8%B6%B3%E5%A4%A0%EF%BC%8C%E6%88%91%E5%80%91%E9%9C%80%E8%A6%81%E7%9A%84%E6%98%AF%E5%AF%A6%E8%B8%90%EF%BC%81%E2%94%80%E6%9C%89%E6%95%88/

  7. https://www.if.itri.org.tw/ArticleView.aspx?v=183

#創新方法 #經營管理 #自我認識